如果不是朋友过生日,我大概永远不会踏进这家KTV的大门。
它是北京时下最火的网红KTV。
之所以说它网红,不仅因为这家KTV装修讨巧。
一进门,就散发着一股浓浓的ins风。
而且因为——
“网红”这俩字,就高高印在KTV门口的广告牌上。
大厅挤满了慕名而来的年轻人。
队伍从门口,一直排到路口拐角。
她们来这里的目的,不是唱歌,而是拍照。
显然,这家KTV贩卖的,不是服务,不是音质。
而是“网红店”这个金灿灿的标签。
餐厅,书店,服装店,奶茶店,咖啡厅……
这样的网红店,这一年,我已经听过上百家。
眼见他起高楼,眼见他宴宾客,眼见他楼塌了。
如此循环,“网红店”依然层出不穷。
时至今日,“网红店”三个字,几乎已经成为“价高质次”的同义词。
一腔热情跑去网红店排队,十有八九换来万分后悔。
然而奈何镰刀的三板斧,总是挥舞得比韭菜的遗忘速度还快。
它就像一只跗骨蚂蟥,不断吸着中国年轻消费者的血。
“没有喝过排队2小时的奶茶,不足以谈人生。”
现代年轻人,衡量一家餐厅好不好吃,只有一个标准:
这家店,排队的人数有多少。
排队人越多,说明店铺越火。
而店铺越火,说明东西就越好吃。
这无懈可击的逻辑链,看似找不出任何毛病。
但早在2017年,人民日报就曾曝光过。
喜茶鲍师傅等网红店铺,开业找托排队的套路:
在今天这个网络高度发达的年代,就算巷子再深。
只要你的东西足够好吃,吃货大军们哪怕打飞机,都要来闻一口酒香。
何必用假排队,把自己营销成人见人爱的“网红店”?
劣币驱逐良币。
大多数网红店,都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。
在成都春熙路,有过一家名叫“牛肉油匴”的小吃店。
炎炎酷夏,40度高温。
这家小吃店,却排起了30米的长队。
来成都旅游的陈先生一家,看到这家不起眼的小店,竟然这么火,也加入了排队的行列中。
被烈日暴晒40分钟后,他拿到了心心念念的“牛肉油匴”。
一口下去,他就嗨了:
“呸!什么鬼味道!根本不值得吃!”
陈先生气得不行,觉得自己被店主玩弄,发誓以后再也不来吃了。
看起来,“牛肉油匴”失去了一位顾客。
然而,这家店铺的老板根本不在乎。
失去陈先生一个男人算什么,他还有李先生,王先生,赵先生……
因为,在这家“牛肉油匴”门前排队的,多数都是外地来的游客。
韭菜天天有,年年都很多。
而店铺老板割韭菜的方式,就是花钱雇人排队,以营造店铺火爆的假象。
这是网红店的1.0时代。
在这个阶段,他们还只是坑骗了消费者的时间,和为数不多的金钱。
毕竟一个油匴也就10块钱,算不上大损失。
但随着网红经济的蓬勃发展,这条吸血蚂蟥,进化到了2.0时代。
网红经济2.0时代,从线下来到了线上。
互联网,成为了他们的主阵地。
相信你的朋友圈里,肯定有这么一位不远不近的好友。
国外旅游比心照,星际酒店定位,大落地窗美颜瘦身图,意面蛋糕摆盘……
这都是标配。
总之,所有的细节,都在向众人宣告:
我,正过着比你精致一百倍的生活哦。
然而这种朋友圈背后,往往藏着苦不堪言的邋遢与贫穷。
起皱的内裤,破洞的袜子,都被很好地遮掩起来。
为了让生活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,他们用起了花呗,白条,信用卡。
甚至各类网贷。
明明是个穷逼,却偏偏要在朋友圈里,把自己扮演成网红。
我把这类人,统称为精神中产阶级:
明明是无产阶级,没有固定资产和生产资料,靠出卖劳动力赚钱。
却在精神上把自己意淫成中产阶级。
用他们的消费习惯和审美趣味,严格要求自己。
就像莫泊桑小说《项链》中的女主角,把虚荣美化成精致,把生活带满高帽子。
同时,也背上了一座压垮她的高山。
某种程度上来说,这些人都是网红经济2.0时代下的牺牲品。
如今,各种节日包装礼盒,限量款商品,每一秒都在冲击你的欲望。
“花明天的钱,买今天的东西。及时行乐,享受当下。”
在消费主义的裹挟下,网红帮着推波助澜:
生活不能失去仪式感!
如果连精致生活都过不上,这辈子还有什么意义?
来,跟我一起学:
首先,从每天一杯星巴克开始。
其次,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。
最后,CPB,Lamer,CHANEL买起来。
人生不易,且买且珍惜。
什么,你说你没钱买?
分期啊。消费要趁早,早买早享受。
一款Chanel包包,两万块分24期。
每月只需1000元,即可拥有偶像同款。
一双限量版联名AJ,只要花上一个月工资。
你的潮流品味,马上就能和吴亦凡平级。
工作太累,你值得对自己好一点。
如果吸引力还不够,吸血蚂蟥们还会打造各种伪概念,加深你对精致生活的向往。
“负债不丢人,丢人的是,你连负债的资格都没有。”
这洗脑效果,比赵本山的拐杖还好。
相比爱情PUA,网红PUA才是精神控制的巅峰。
据《2019年消费者调查报告》显示,我国14亿人口中,有5.6亿人是0存款。其中,中国90后群体中人均负债高达12万。
吸血蚂蟥们借助互联网的东风,就这么轻易占领了年轻人的精神高地。
就在前天,央视曝光了种草带货圈的黑幕。
在主播带货乱象的背后,是商家精心布置的陷阱。
绝大多数商家,会通过刷单、刷数据等方式,提高商品的搜索排名。
吸引你点击进去,完成消费。
在网红经济2.0时代,他们把一个个单纯的少男少女,拉下了海。
但吸血蚂蟥,并不满足他们的成果。
毕竟自以为聪明的韭菜越来越多。
他们必须与时俱进,才能对年轻人一网打尽。
由此,网红经济3.0时代,正式拉开帷幕。
网红经济3.0时代,演变成一个极为复杂的市场。
吸血蚂蟥们变得更狡猾,也更会伪装。
他们知道,几轮洗劫下来,年轻人真的一滴也没有了。
网红们有过几次黑历史后,也会慢慢失去权威。
于是,“消费投资”这个天才概念,应运而生。
一双限量款球鞋,就算把它炒得再火,好像也就那回事了。
但如果告诉你,今天花3000买一双球鞋,明天就能6000块卖掉它——
你是不是就硬了?
硬着头皮,疯狂下单。
同样是早买。
“早买早享受”,进化成了“早买早赚钱”。
网红经济,终于拿出了它压箱底的杀手锏。
2019年,你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新闻:
那些刚刚恢复理智的年轻人,又头脑发热地加入了炒鞋团,建起了扫鞋群。
甚至把鞋子这一实物,变成了虚拟货币。
从早到晚研究K线,分析涨跌行情,进行买入卖出。
眼瞅着鞋子一路高涨,兜里已经不剩几个钱的年轻人。
不惜再次借钱贷款,刷爆信用卡,只为屯更多限量款球鞋。
其疯狂程度,比邪教还可怕。
然而真实的球鞋交易市场,根本就是有价无市。
买鞋的人都想炒成天价,然后找人接盘赚钱。
但有穿鞋刚需的人,少之又少。
一个巨大的网红经济泡沫,开始破裂。
炒鞋,成为了一场自导自演的悲剧。
高潮过后的贤者时间,只留下一地鸡毛。
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。
炒鞋风潮刚过,炒盲盒又换了层羊皮,来到了年轻人面前。
不知道这一次,又会有多少年轻人,成为资本家的牺牲品?
从网红经济1.0时代,到如今的3.0时代。
虽然吸血蚂蟥的姿势一直在变,内核却万变不离其宗。
作为公号界最硬核的作者,今天我决定作个大死,把镰刀们的套路掰开了揉碎了,一一拆解给你看。
第一步,PUA洗脑控制。
网红店必须打卡,年轻人必须精致,否则你就被同龄人抛弃了……
无论你定力多强,这些鬼话都在潜移默化间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,让你饥渴难耐。
第二步,制造虚幻假象。
网红商店,永远在排队。
网红产品,永远抢不到。
环顾四周,你发现自己成了活得最粗糙的人。
于是把希望寄托在炒鞋炒盲盒上。
幻想改变命运,实现财务自由。
……
只知紫绶三公贵,不觉黄梁一梦游。
呆久了,你便以为这是真实的世界。
第三步,骗你心安理得。
如果此时,你还保有仅存的理智。
那“负债越多越成功”“会花钱才会赚钱”之类的狗屁理念,就成了压垮你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你只差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,让自己对接下来糟糕的决定不感到羞愧。
而这个理由,吸血蚂蟥们,早就为你准备好了。
“年轻人过精致生活,多见世面,最终都是投资自己。”
他们没告诉你的是,投资自己,又怎能拿透支未来为代价。
第四步,榨干最后一滴。
这时候,被欲望冲昏头脑的年轻人,已经没有回头路了。
花呗和信用卡,分了一期又一期。
小额网贷APP,安装了一个又一个。
每个月以贷还贷,拆东墙补西墙,还是避免不了逾期。
最终信用破产,成为利息奴隶。
数据显示,中国当下超过80%的年轻人,都在使用信贷产品。
四管齐下,层层递进。
就这样,网红经济把年轻人的未来揉成一张草稿纸,丢进垃圾桶。
然后送进碎纸机。
今天写这篇文章,我无意去全面否定网红经济时代。
有没有良心网红店?
的确有,只是凤毛麟角。
正如我在前面说过的,劣币驱逐良币。
快钱太容易到手,就没人再愿意扎扎实实做产品。
赚那辛苦钱,不如造一个概念,捧一个噱头。
利用人性里的跟风,虚荣,炫耀,贪婪,赚得盆满钵满。
韭菜割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
但年轻人的未来只有一次。
如果你在花花绿绿的网红经济时代,被欲望迷住双眼。
最终只会成为这些廉价货的牺牲品。
广阔人生,大有可为。
别拿你宝贵的未来去换,它们真的不配。